2020年的魔幻開局注定這一年的不一樣,這一切的起因就是新冠疫情。不巧的是,這個疫情在國內被控制后,原本隔岸觀火的歐美多個地區已成為重災區。國內的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后,另一場經濟保衛戰也吹響號角?;诤M庖咔榈?ldquo;狼煙四起”,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制造業,在動蕩中充滿了變數。
疫情在全球爆發,對人流、物流、商流、資金流都帶來巨大影響,很大程度上,其實是全球供應鏈的波動,從而影響全球制造業發展變化,這個變化中也進一步推動了全球經濟的調整。
進入3月份,國內的疫情風險主要是境外輸入問題。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,尤其是意大利幾乎是“失控”的狀態。對于國內的制造業而言,歐洲疫情爆發對我們最大的影響,一是國內商品的出口,二是工業自動化核心部件供應問題。
機械化生產的今天,國內太多工廠的機械核心部件,來源于以德國為首的歐洲。近期有消息稱,西門子、倍福、菲爾克斯、圖爾克等公司,因為疫情防控影響,對國內的貨期做出延遲。雖然這則消息未得到官方確認,但于情理上來說是的確存在的。德國向意大利關閉了邊境,意大利則直接“封國”,并且歐洲許多工廠,已經開啟了居家辦公模式。這一系列現象,對國際物流,以及工廠生產效率,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。
上面提到的數字化,只是工廠轉型升級的一個手段,真正做到精益生產和零庫存,是商家的風險思維和管理。制造業的產業鏈是一個龐大的體系,從材料供應、物流運輸、制造工廠、終端用戶的任何一個環節缺失,都會造成整個生態的坍塌。下到企業內部,供應鏈管理稍不留神,就會造成一鍋漿糊。
國內在疫情影響下,雖然多地官宣2月10日復工,實際情況是所有的企業復工程度非常有限。因為牽一發動全身,供應鏈的波動帶來整個制造業的“便秘”。數據統計,今年3月初國內有3.6萬中以上零部件、9千家以上工廠,1500個以上的供應商受疫情影響。在3月中旬,更多的企業正嚴重依賴庫存。
以服裝產業為例,湖北省是紡織品的重要生產基地,境內有大量織物材料加工及印染企業。恰巧湖北省是國內疫情重災區,也是唯一嚴防死守的省份。這就導致了國內整個紡織和服裝產業原料供需緊張。一位浙江的服裝廠負責人毫不避諱地表示:“2月到3月中旬的復工復產只是口號,工人請來了但沒有原材料,那服裝廠怎么恢復產能?”
經過此次疫情,企業管理者會發現,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是企業具備風險思維和管理的意識。面對突發事件,企業需要重新審視自身供應鏈,建立一套彈性、靈活、可控的體系。由原來單一的供應鏈,變成多維供應鏈,集中采購到分散的小批量采購。
國內疫情在逐漸消失的今天,制造企業應如何調整新的供應鏈生態?從手段上來說,就是加快數字化建設,對內通過搭建生產、流通、物流融合的協同平臺,實現需求、庫存、物流的實時共享,提升供給效率和整體競爭力。對外需要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的溝通和物流方式的升級,讓企業內、外部數據鏈條相互打通,形成高效協同體系來輔助管理者決策。
從管理者角度來說,應該有風險規避的意識,畢竟這次疫情隨時可能卷土重來。假如再次出現突發事件,企業需要判斷是否會斷供,斷供后預案如何設定。以及優化供應商渠道,和提升供應鏈數據的及時性、準確性等為危機來臨時的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基礎。
因此,對于制造企業而言,這場制造業供應鏈的保衛戰下,需要評估自己的實力以及市場形勢和未來的趨勢。掌握國內國際產業轉移,線上線下融合、萬物互聯的趨勢。做到精準定位,找準發展方向。